一、單道移液器日常維護:延長壽命,保障長期精度
1. 清潔與消毒
表面清潔:每日實驗后,用70%異丙醇浸濕的無紡布擦拭外殼,重點清潔按鈕縫隙與吸頭接口處。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需采用1%次氯酸鈉溶液擦拭,作用時間≥3分鐘。
吸頭殘留處理:使用專用彈出器棄去吸頭后,立即用吸水紙清潔錐套內壁。若液體滲入,需拆卸下端套筒,用蒸餾水沖洗活塞組件并自然晾干。
2. 潤滑管理
高頻使用場景:每2000次操作后,在活塞和密封圈處涂抹少量專用硅脂,減少摩擦和磨損。避免使用普通潤滑油,以防腐蝕橡膠部件。
低頻使用場景:常規量程移液器可免潤滑,但需每季度檢查活塞運動阻力,若出現卡頓需及時潤滑。
3. 密封性檢測
季度檢測:采用重力法校準裝置驗證:在20℃環境下,移取10次200μL超純水,稱量標準差應≤0.03mg。若數據波動>0.05mg,需更換密封圈。
日常檢查:吸取液體后懸空垂直放置幾秒,觀察液面是否下降。若下降明顯,檢查吸頭安裝是否到位或密封圈是否老化。
4. 量程調節與存儲
長期不用時:將量程調至最大刻度,使彈簧處于松弛狀態,避免彈性疲勞。
運輸防護:移動設備時必須裝入原裝保護盒,避免碰撞導致量程調節旋鈕偏移。
二、單道移液器操作規范:細節決定成敗,規避人為誤差
1. 量程選擇原則
移液量應在吸頭范圍的35%-100%內,避免用大量程移液器移取小體積液體。例如,移取10μL液體時,應選擇10μL量程移液器,而非100μL量程移液器調至10μL。
2. 吸頭安裝技巧
將移液器垂直插入吸頭,左右旋轉半圈后擰緊,避免反復撞擊吸頭導致變形。部分多道移液器配備O形圈和帶有止點的吸頭,輕輕按壓即可達到理想密封效果。
3. 吸液與排液要點
吸液:吸頭垂直浸入液面1-2mm(微量移液器)或6-10mm(大量程移液器),緩慢松開按鈕至第一檔,避免氣泡產生。
排液:以45°角接觸容器壁,先按至第一檔排出大部分液體,再按至第二檔排盡殘液。對于黏性液體,需延長停頓時間至3秒。
4. 避免溫度影響
移液器與液體溫度一致(如25℃±1℃),避免手溫加熱移液器導致內部空氣膨脹。從冰浴或高溫環境中移取液體時,需預先平衡溫度。
5. 退除吸頭規范
使用專用彈出器棄去吸頭,避免吸頭內殘留液體飛濺造成污染。若吸頭彈出困難,檢查推出器彈簧是否疲勞或連桿是否卡滯,及時清潔或更換部件。